八年级语文上册《台阶》说课稿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八年级语文上册《台阶》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说教材
《台阶》是一篇以父亲为描述对象的短篇小说,现被选入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与本单元其他四篇不同,是小说,但也是叙事类作品,主要用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通过作者的描写我们清楚地认识到“父亲”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他具有农民的朴实、淳朴、无私,而且敢于拼搏的精神。本文以父亲为主要描述对象,但此文并非表现父亲的作品,而是在表现一代农民形象,具有农民的老实厚道、要强、勤劳、朴实等品质外,这位父亲更是一个用劳动证明自己存在价值从而赢得别人尊重的人。这一点也正是他有别于普通农民之处。另外,全文以儿子的眼光关照父亲,除饱满对父亲的敬佩之情外,文字间也流露着辛酸,深沉地向着时代呼唤,亿万农民的希望在于先进的生产力。
根据教材及单元目标,我将本节课的目标制定如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体会领悟父亲的情感与性格。
过程与方法:学习用细节刻画人物的写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父亲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教学重点:领悟父亲的情感与性格。
教学难点:学习用细节刻画人物的写法。
教学方法:朗读品味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二、说教法学法
从台阶与父亲之间的关系切入,了解内容,初识人物,让学生整体感知全文,从而带动对全篇的深入研读和领悟。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发问精神,采用自主合作的方式深入研读。在合作探究中相机点拨与引导,使学生更深地理解文章主题。教师在课前可让学生反复读小说文本,充分地熟悉情节,避免因文章本身太长和离学生生活较远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畏难情绪。
《台阶》是一篇语文平实但内涵深刻的文章,不同的人对它的主题有着不同的解读,特别本文的主人公又是一位农民,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无疑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正因如此,它又是一篇研究性学习的理想教材。所以这堂课适合于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三、说教学流程
(一)导入:(课前播放崔京浩歌曲的《父亲》营造气氛)教师激情导入
画面、音乐创设情境,唤起美感,使学生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具有一种急待接触课文的内趋力,便于学生理解和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检查预习:
1、文学常识:
2、字词:
3、解词:
检查预习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既督促部分不自觉的学生,又使大部分学生得到复习巩固。
(三)、初读课文 了解故事情节
1、说说故事梗概
2、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提示:谁?干什么?怎么样?)
通过复述故事,学生初步把握情节,对人物也有一个初步感知,做到整体的把握。复述故事,也训练了学生快速阅读、勾画圈点法阅读以及培养学生信息筛选和概括能力
3、父亲为什么执意要造一座有高台阶的房屋呢?
设计这个问题的目的是让学生把握文章的线索和文眼。
三、速读课文 感知人物形象
父亲显然是一个有梦想,有追求的父亲,那么除此之外,在你心中,他还是一位怎样的父亲呢?
请用这样的句子说话:“他是一个 的父亲,第 段 行这样写道 。 ”
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筛选信息,掌握抓住关键词句进行人物赏析的方法,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完整流畅的表达,让学生自己感悟父亲身上勤劳、质朴又有所追求的品质,引领学生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
五、再读课文 品析精美语段
父亲有着如此优秀的品质,但他身上还有很多东西令我们深思,再读课文,品析精美语段,深入到父亲的内心世界。
按照提示,迅速找到以下片段,完成活动
1、准备之时(19-20段)
2、砌成之时 (21段)
3、砌成之后 (30-32段)
活动一:
准备之时——揣摩父亲的心理,在20段第一句话后加入父亲的心理描写。
朗读,根据你的理解,在20段第1句后用第一人称加入父亲的心理描写。
(表现他内心强烈的渴望、难以抑制的兴奋之情。)
你是从哪些细节体会到父亲这种强烈的喜悦的?
(例:起床的时间 劳动的动作、身姿 )
活动二:
砌成之时——本段运用了 描写方法,体现了父亲 的心理。
(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讨论交流。)
——动作、神态 无奈、高兴
小结:生活的艰辛和重压使父亲“驼惯了”,让这位父亲已经不习惯于接受别人的关注,而习惯低下头来做人。这是一种复杂的内心活动,说明台阶虽然高了,但地位没高,之所以“无法挺得起”,不仅是生活的重压,还有谦卑的做人态度,这一切都来源于贫穷。正因为贫穷,父亲心中才充满了强烈的想要改变自己贫穷生活和命运的渴望。
活动三:
砌成之后——①30段哪些词语应该重读?(要强)
②31、32段应读出怎演的语气和情感?(无奈沮丧 懊恼)
③32段体现“我”怎样的请感?(伤感 遗憾——付出青春和毕生的精力,得到的仅仅是一座有高台阶的房子)
④齐读30—32段,体会父亲和“我”的.内心。
这一环节是想利用三个片段,设计三个小活动,目的是通过活动来学习本文运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细节等塑造人物的方法。重点是体会细节描写来把握父亲形象。
六、深入思考 把握文章主题
说说“台阶”的内涵
——希望所有像父亲一样的农民由贫穷走向富裕,由被漠视走向被尊重,由自卑走向自尊。
成长在农村的李森祥说:“乡土,永远是我创作的源泉,也是我情感的源泉。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我都不会忘记我来自农村,我有责任把中国农民最本真的情感表达出来。”
此文并非表现父亲的作品,而是在表现一代农民形象,具有农民的老实厚道、要强、勤劳、朴实等品质外,这位父亲更是一个用劳动证明自己存在价值从而赢得别人尊重的人。这一点也正是他有别于普通农民之处。另外,全文以儿子的眼光关照父亲,除饱满对父亲的敬佩之情外,文字间也流露着辛酸,深沉地向着时代呼唤,亿万农民的希望在于先进的生产力。
所以设计这一环节是想通过对台阶内涵的理解,来达到探究主旨的目的。
七、布置作业
1、作业本:字词(全体)
2、课练:
A组同学:1—7
B组同学:13—17
3:C组同学:写作《我眼中的父亲》)
分层布置作业,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够完成,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一、说教材
1、教学设想:《台阶》是一篇自读文章,与本单元其他五篇不同,是小说,作者塑造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父亲”形象,他具有农民的朴实、淳朴、无私,而且敢于拼搏的精神。因此,本节课紧扣小说的三要素,加强学生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
2、教学目标简介: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认知目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习课文围绕“台阶”组织材料表现主题的方法。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联系生活,敢于发表自己见解和认识的能力。(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情感和态度目标:(1、学习文中父亲勤劳、质朴,又有所追求的品质。(2、深入了解、认识自己的父亲,理解父亲。
3、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和围绕台阶组织材料表现主题的写法
4、课时安排:一课时。
二、说学法
《台阶》是一篇立意新颖,情节朴素感人的文章,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特别本文蕴涵的社会背景以及父亲的形象意蕴问题较深奥,八年级的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这堂课适合于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三、说教法与手段
1、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这节课,教师设计让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通过相互讨论,分工协作等多种方式进行合作学习和交流,并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完成教学目标的。
2、“文学的本质是始于感情而终于感情的。文学家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他的目的——不管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总是要在读者的心目中引起同样的感情作用的”。因此教读这篇文章,除了创设情景外,还要通过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写的人和事,所倾吐的情和意,所阐发的哲理,叩击学生的心灵,引起共鸣。3。 检查学生的预习这一步必不可少,这是有我校的校情,学情决定的。我校的校情是:学生不住校,不晚修,教师无法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我校的学情是:有一部分学生的 学习自觉性极差,教师要加强督促。4。语文学习要与时俱进,要充分利用图书馆,互联网培养学生查资料的能力和习惯,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观念。
四、说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3分钟 (背景音乐《愚公移山》)透过朱自清先生饱含深意的《背影》,我们分明看到了困顿前行中的父辈的身影,今天学习的李森祥的《台阶》将以小说的视角为我们展现父辈们现实的生活画卷和深沉的精神世界。 (好的导语犹如唱戏前的开台锣鼓一样未开台先叫座,此导语设计贴近课文内容,和课文有异曲同工之妙,再配以背景音乐《愚公移山》,自然就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自然引出本课内容。)
(二)整体感知:8分钟(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再让学生配乐朗诵,要求学生勾画出生字词,并结合课文解词。
2、再次让学生浏览课文,圈点法找出文中关键词句,能复述故事情节,把握小说结构。
(设计意图:①符合我校的校情,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督促部分不自觉的学生。②通过复述故事,学生初步把握情节,对人物也有一个初步感知,做到整体的把握。③复述故事,也训练了学生快速阅读、勾画圈点法阅读以及培养学生信息筛选和概括能力。)
(三)小组讨论、合作探究:(10分钟)提问:让学生勾画出父亲的模样,找出最让你感动的描写父亲的语句,说说使你感动的原因。以“父亲是一个……的人”为话题完成。学生各抒其见,教师小结:从凄楚、辛酸中走来的父辈,在后代的眼里,显得比较卑微的、胸无大志 。但骨子却那么要强、有志气、不甘落后、有长远目标, 有移公移山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他们身上的品质和美德让我们震撼感动。
(设计意图:①让学生筛选信息,掌握抓住关键词句进行人物赏析的方法。②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完整流畅的表达。③让学生自己感悟父亲身上勤劳、质朴,又有所追求的品质。)
(四)全班协作,质疑解惑:(15分钟)默读课文,让学生自己提出疑难问题,全班交流。如提问:
1、为什么“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2、父亲为造新屋,可谓终年辛苦、异常艰难,十分感人,可是作者却在台阶上用了那么多笔墨,这是为什么?
3、父亲 为了造出像人家一样有高台阶的新屋,也叫人羡慕,竞花了大半辈子去准备,才盖起有高台阶的新屋。可是,新屋落成了,父亲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父亲这样做,值得吗?
(设计意图:①这个环节有学生自己把握,教师适当引导,照顾各个层次的学生,在质疑讨论中巩固、强化学习效果,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②教师引领学生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③掌握围绕台阶组织材料表现主题的写法。)
(五)拓展迁移:(4分钟)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回忆自己的父亲,抓住父亲的特点,仿写一句话。
(设计意图:①将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巧妙完成对父亲的解读。②训练学生的知识迁移拓展和写作能力。)
(六)师生小结:(2分钟)学生自主的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教师予以肯定和补充。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自动性,真正体现学有所长。)
(七)作业设置:(1分钟)写篇周记,展示自己眼中的父亲,表达自己对父亲的尊重和理解。
(设计意图:把课本与生活联系起来,用写作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认识自己的父亲,理解父亲。)
五、板书设计
新屋 (有地位、受尊重)。
台阶(线索)。
要强 老实厚道 愚公移山的精神 坚忍不拔的毅力。
老屋(贫穷、地位低)。
(设计意图:①体现课文围绕“台阶”组织材料表现主题的方法②直观表现文中父亲勤劳、质朴,又有所追求的品质③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