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中小学辅导

小学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复习要点

时间:2024-11-18 16:44:55
小学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复习要点

小学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复习要点

一、课文主题。

本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二、文学常识

本文是回忆录。作者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回忆了父亲被害的全过程,内容真实可信,语言朴素自然,既具有文学价值,又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

本文的作者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

三、写作顺序

除开头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

四、事例概括

被捕前父亲坚持工作

被捕的经过和情形

法庭上的最后一面

被害后家人万分悲痛

五.语句解析

第一部分:被捕前父亲坚持工作

①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为什么会这样截然不同的对待女儿?

这是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重,不是同孩子谈心的时候,而且像防止革命的书籍和文件落到敌人手里这样的事情,也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这里写出了李大钊同志对待亲人慈爱和善与对待工作认真严肃两个方面的统一。

②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当时形式的危险表现在哪些方面,李大钊怎么对待,说明了什么?

形式的危险表现在:1、烧掉文件 2、张作霖派人检查 3、工友阎振三被捕

李大钊明知形式的危险,坚决不肯离开,坚持工作,表现了他对革命的无比忠诚,对革命工作的高度负责,一个革命者的无私无畏。

运用反问句式,更强烈地表现了李大钊语气的坚定,表现不肯走的决心。

第二部分:被捕的经过和情形

对比手法的运用

1、父亲和敌人的对比

敌人虚张声势、来势汹汹; 父亲不慌不忙

敌人粗暴凶残; 父亲镇定从容

2、父亲和我的`对比

面对敌人 “我”内心恐惧; 父亲沉着镇定

作用:运用对比,突出了父亲被捕时的临危不惧。

第三部分:法庭上的最后一面

①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父亲虽受敌人的折磨,但依旧沉着、慈祥。“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敌人对李大钊施了重刑,“平静” “慈祥”说明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②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1、伟大的力量指什么?

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心。

2、 面对亲人的哭喊,李大钊只是“瞅了瞅”,没有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为什么会这样?

原因是“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就是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正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毫不动摇,面对亲人的哭喊也不悲伤,相反地,他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他们化悲痛为力量。

七、李大钊的形象

李大钊对亲人充满爱,是一个慈爱的父亲;对革命事业无比忠诚、高度负责、无私无畏;面对危险镇定从容,临危不惧、坚贞不屈。

八、首尾呼应

4、结尾句的作用?

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突出作者对父亲被害的记忆深刻,表现对父亲的深深怀念。

《小学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复习要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